說到腸病毒這三個字,我有切身之痛,我家有小姊妹,偏偏他們倆都得過此病症,尤其是姊姊小時候沒幾個月就給我住一次院,搞得家裡人仰馬翻,其中尤其是腸病毒最令我感到頭疼,因為它可以在同一人身上反覆發作。
得到某一種腸病毒感染以後,至少會持續有數十年的免疫力。所以對於同一種病毒而言,不會復發。但是有幾種腸病毒會引起同樣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,所以有的人會得到一次以上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。(摘錄衛服部網站)
什麼是腸病毒呢?
腸病毒是濾過性病毒的一種,台灣常見的致死率最高的是第71型,常常可以在電視機上看見它的蹤影。台灣地區位在亞熱帶,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病例出現,所以就是不分四季就是了? 不過,其實還是在夏、秋最常出現。
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,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,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。
認識腸病毒感染常見的兩個疾病
1.泡疹性咽峽炎(herpangina):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。特徵為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,病程為4至6天。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,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。
2.手足口病(hand-foot-mouth disease):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,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,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,其次為軟顎、牙齦和嘴唇,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、手指及腳趾。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,病程為7-10天。
腸病毒所引起的咽峽炎與另一種病「皰疹性齒齦舌炎」症狀很相似,但是「皰疹性齒齦舌炎」的潰爛位置是在口腔「前半部」,一樣會疼痛、流口水,但不是腸病毒造成的。腸病毒潰瘍是在口腔後半部居多。
丁綺文醫師表示,腸病毒「三危」恰好都能用333描述,簡單好記。以下333摘錄至(http://www.dadupo.com.tw/new/bin.htm)
三危
-
第一危:
危險族群,3歲以下。根據1998年,腸病毒疫情統計,78%的死亡案例年齡小於3歲。 -
第二危:
危險期間,3天之內。腸病毒71型引起重症和死亡的病例,其發病到就診時間,平均3.4天,許多病例在第三天之後才到急診或加護病房,以致搶救不及。所以發病的最初三天,病情變化極不穩定,最需要密切追蹤。 -
第三危:
危險症狀有三,昏睡、持續嘔吐和肌躍型抽搐。針對腸病毒71型所引發的腦幹腦炎致死及瀕死病例分析,發現這三種臨床症狀最有指標價值,若有上述症狀,必須以重症處理。
腸病毒感染途徑
-
第一飛沫感染:
咽峽炎發病初期兩週,病毒集中在咽喉,咳嗽所散布的飛沫就有病毒存在,因此腸病毒疫情到達「紅燈標示區」,通常建議停課三週。 -
第二是糞口傳染:
腸病毒生存力、繁殖力強,經腸胃道排出長達2個月。 -
第三是接觸傳染:
污染的手接觸摸眼、口、鼻而受到感染。
腸病毒有三不怕
-
不怕室溫:可以在室溫活好幾天。
-
不怕胃酸:可在腸胃繁殖。
-
不怕酒精、乙醛等消毒物品。
如何預防呢?
目前腸病毒中,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,沒有疫苗可以預防,採支持療法,症狀治療,例如 發燒就給退燒藥物,咳嗽 給予止咳藥, 口腔潰瘍 給予口腔噴劑等,手足口症大多數小朋友在7-10天會痊癒,少數病童會出現重症病徵,所以勤於正確洗手、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的基本方法。
正確的洗手方法如下:
1.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
2.擦上肥皂或洗手液
3.兩手心互相磨擦
4.兩手揉搓手背至手指
5.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
6.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
7.用清水將雙手洗淨,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
8.用乾淨的紙巾或烘手機將手烘乾
口腔潰瘍的照護
口腔潰瘍很痛,痛到不敢吃東西、也不敢喝水、不敢吸奶瓶 奶嘴。我們兩個都是藉由口腔潰瘍戒奶嘴的,想起來真有點心酸酸呢! 不過這樣也好啦! 免得造成將來的問題。好處就是不用煩惱戒奶嘴這檔事。
基本的處理原則是,避免刺激像是過鹹的、辣的食物,盡量給涼一點,軟一點的食物吃,例如牛奶、稀飯。在國外,醫生就時常建議家長給小朋友吃冰淇淋,因為冰冰涼涼的熱量又高嘛!!,礙於阿嬤們傳統觀念又覺得吃冰的不好,所以在臨床上還是會選擇布丁、蛋糕,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。
如果是潰瘍嚴重醫生會開給小朋友一些口腔用的止痛噴劑或口內膏,緩解吃東西時的疼痛,這些都是可以採用的方法。
嬰幼兒因為口腔疼痛以致不吃不喝情形也常有,最後往往會導致脫水而發燒,但是住院打點滴後就會改善。
話又說回來了,那足不出戶的嬰幼兒是怎麼感染的呢? 小小孩的病毒傳染常經由 無症狀、抵抗力佳的大人帶回(我搞不好就是兇手),或是家中有上幼兒園的大哥哥大姊姊,回家後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感染家中幼童而造成,而玩具常成為幼童間傳染的媒介。
孕婦感染腸病毒對自己本身不可怕,可怕的是會垂直感染給腹中寶寶,但是目前無證據顯示腸病毒有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的可能,但孕婦須避免感染的風險,預防生產時感染給新生兒。
還有母乳哺餵盛行,媽咪們如果得了腸病毒到底可不可以餵母奶呢? 答案是可以,但是需瓶餵不可以親餵喔!! 怕媽咪病毒傳染給寶寶,別忘了腸病得的傳染途徑是1.飛沫 2.糞口 3.接觸,所以不可以親餵。
要預防腸病毒 就要了解腸病毒的特性、傳播途逕以及其致病機轉。
不要傻傻的聽信別人說、長輩說的耽誤就醫時間。
歡迎大家來找潘儂聊聊喔!!